望闻问切乃中医诊断基本法,望诊重要,五官为局部望诊关键部位。望局部能助了解整体病变,望五官包括目、鼻、耳等。各部位望诊皆有其特点与意义,下面让中医教你从五官看健康。

望局部情况

望局部情况,或称分部望诊,是在整体望诊的基础上,根据病情或诊断需要,对病人身体某些局部进行重点、细致地观察。
因为整体的病变可以反映在局部,所以望局部有助于了解整体的病变情况。

望五官

望五官是对目、鼻、耳、唇、口、齿龈、咽喉等头部器官的望诊。

望耳

望耳应注意耳的色泽、形态及耳内的情况

1. 耳廓诸部位候脏腑

耳廓上的一些特定部位与全身各部有一定的联系,其分布大致象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,头颅在下,臂足在上。
当身体的某部有了病变时,在耳廓的某些相应部位,就可能出现充血、变色、丘疹、水泡、脱屑、糜料或明显的压痛等病理改变,可供诊断时参考。

2. 耳之色泽

正常耳部色泽微黄而红润。
全耳色白多属寒证; 色青而黑多主痛证; 耳轮焦黑干枯,是肾精亏极,精不上荣所致; 耳背有红络,耳根发凉,多是麻诊先兆。
耳部色泽总以红润为佳,如见黄、白、青、黑色,都属病象。

3. 耳之形态

正常人耳部肉厚而润泽,是先天肾气充足之象。
若耳廓厚大,是形盛; 耳廓薄小,乃形亏。
耳肿大是邪气实; 耳瘦削为正气虚。
耳薄而红或黑,属肾精亏损。
耳轮焦干多见于下消证。
耳轮甲错多见于久病血瘀。
耳轮萎缩是肾气竭绝之危候。

4. 耳内病变

耳内流脓,是为脓耳。
由肝胆湿热,蕴结日久所致。
耳内长出小肉,其形如羊奶头者,称为“耳痔”或如枣核,胬出耳外,触之疼痛者,是为“耳挺”。
皆因肝经郁火,或肾经相火,胃火郁结而成。

望鼻

望鼻主要是审察鼻之颜色、外形及其分泌物等变化。

1. 鼻之色泽

鼻色明润,是胃气未伤或病后胃气来复的表现。
鼻头色赤,是肺热之征; 色白是气虚血少多征; 色黄是里有湿热; 色青多为腹中痛; 以微黑是有水气内停。
鼻头枯槁,是脾胃虚衰,胃气不能上荣之候。
鼻孔干燥,为阴虚内热,或燥邪犯肺; 若鼻燥衄血,多因阳亢于上所致。

2. 鼻之形态

鼻头或鼻同色红,生有丘疹者,多为酒糟鼻。
因胃火熏肺,血壅肺络所致。
鼻孔内赘生小肉,撑塞鼻孔,气息难通,称为鼻痔,多由肺经风热凝滞而成。
鼻翼煽动频繁呼吸喘促者,称为“鼻煽”。
如久病鼻煽,是肺肾精气虚衰之危证; 新病鼻煽,多为肺热。

3. 鼻之分泌物

鼻流清涕,为外感风寒; 鼻流浊涕,为外感风热; 鼻流浊涕而腥臭,是鼻渊,多因外感风热或胆经蕴热所致。

望目

望目主要望目的神、色、形、态。

1. 目神

人之两目有无神气,是望神的重点。
凡视物清楚,精彩内含,神光充沛者,是眼有神; 若白睛混浊,黑睛晦滞,失却精彩,浮光暴露,是眼无神。

2. 目色

如目毗赤,为心火; 白睛赤为肺火; 白睛现红络,为阴虚火旺; 眼胞皮红肿湿烂为牌火; 全目赤肿之眵,迎风流泪,为肝经风热。
如目眵淡白是血亏。
白睛变黄,是黄疸之征。
目眶周围见黑色,为肾虚水泛之水饮病,或寒湿下注的带下病。

3. 目形

目第微肿,状如卧蚕,是水肿初起,老年人下脸浮肿,多为肾气虚衰。
目窝凹陷,是阴液耗损之征,或因精气衰竭所致。
眼球空起而喘,为肺胀; 眼突而预肿则为瘿肿。

4. 目态

目睛上视,不能转动,称戴眼反折,多见于惊风、痉厥或精脱神衰之重证。
横目斜视是肝风内动的表现。
眼睑下垂,称“睑废”。
双睑下垂,多为先天性睑废,属先天不足,脾肾双亏。
单睑下垂或双睑下垂不一,多为后天性睑废,因脾气虚或外伤后气血不和,脉络失于宣通所致。
瞳仁扩大,多属肾精耗竭,为濒死危象。

望齿龈

望齿龈应注意其色泽、形态和润燥的变化。

1. 望齿

牙齿不润泽,是津液未伤。
牙齿干燥,是胃津受伤; 齿燥如石,是胃肠热极,津液大伤; 齿燥如枯骨肾精枯竭,不能上荣于齿的表现,牙齿松动稀疏,齿根外露,多属肾虚或虚火上炎。
病中咬牙龄齿是肝风内动之征。
睡中龄齿,多为胃热或虫积。
牙齿有洞腐臭,多为龋齿,欲称“虫牙”。

2. 察龈

龈红而润泽是为正常。
如龈色淡白,是血虚不荣; 红肿或兼出血多属胃火上炎。
龈微红,微肿而不痛,或兼齿缝出血者,多属肾阴不足,虚火上炎; 龈色淡白而不肿痛,齿缝出血者,为脾虚不能摄血。
牙龈腐烂,流腐臭血水者,是牙疳病。

望唇

望唇要注意观察唇口的色泽和动态变化。

1. 察唇

唇部色诊的临床意义与望面色同,但因唇粘膜薄而透明,故其色泽较之面色更为明显。
唇以红而鲜润为正常。
若唇色深红,属实、属热; 唇色淡红多虚、多寒; 唇色深红而干焦者,为热极伤津; 唇色嫩红为阴虚火旺; 唇色淡白,多属气血两虚; 唇色青紫者常为阳气虚衰,血行郁滞的表现。
嘴唇干枯皱裂,是津液已伤,唇失滋润。
唇口糜烂,多由脾胃积热,热邪灼伤。
唇内溃烂,其色淡红,为虚火上炎。
唇边生疮,红肿疼痛,为心脾积热。

2. 望口

望口须注意口之形态:
口噤:口闭而难张。
如口闭不语,兼四肢抽搐,多为痉病或惊风; 如兼半身不遂者,为中风人脏之重证。
口撮:上下口唇紧聚之形。
常见于小儿脐风或成人破伤风。
口僻:口角或左或右喝斜之状,为中风证。
口张:口开而不闭。
如口张而气但出不返者,是肺气将绝之候。

从五官望诊能帮助了解整体病变情况,如耳之色泽形态、鼻之色泽形态分泌物、目之神色形态、齿龈唇口之变化等,皆蕴含健康信息,对诊断疾病有重要参考价值。

你可能想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