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把脉可了解身体状况,若脉象弱,其原因多样。元气耗损、气血损伤、气候影响、产后及机能衰退等皆可能致之。调理可多运动、调理脾胃、膳食调理等。切脉诊断需注意象兼见、脉证取舍、四诊合参及左右手分主脏腑等问题。

脉象弱是怎么回事?

脉象弱的原因

中医诊病之初,首要进行诊脉,以确定患者的病症和病情。但有些朋友的医嘱中会提到脉象弱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下面,我们来盘点导致脉象虚弱的五大原因。

1. 元气耗损严重
此症状多发生于青少年和壮年人群。如果号脉发现脉象弱,很可能是元气耗损严重导致。这两个年龄段的人,经常喜欢熬夜,而熬夜是最耗气血的行为。尤其青少年,还可能出现少白头等问题。

2. 气血有所损伤
经常生病或体质较为虚弱的人,在中医诊断中也容易被判定为脉象弱。这是因为这类人精神气血都受到损伤,常处于亚健康状态,自然脉象虚浮无力。建议这类朋友平时要注意调理身体。

3. 气候原因导致
现在,天气逐渐转凉,人体的血管也会随之收缩,导致血流变慢。这时进行诊脉,也可能出现脉象弱的情况。天气的变化也会导致脉象的变化,所以建议大家在季节交替时,要让中医进行多次诊脉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判断。

4. 产后体质问题
一些孕妇朋友,在生产之后进行把脉诊治,也会出现脉象弱的情况。这是因为孕妇刚刚生产之后,元气有所损伤,身体急需调理,从而会出现脉象虚弱的情况。对于这种情况,孕妇朋友无需过于担心,产后2-3个月即可恢复正常。

5. 人体机能衰退
还有一类人群,脉象虚弱的主要原因是身体机能衰退,这类人群就是——老年人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老年人的体质也越来越差,因而经常会出现脉象虚浮无力,且易“摸不准脉搏”的情况。

脉象弱的调理方法

1. 多运动
运动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。经常运动的人面色红润有光泽,看起来生机勃勃,这是因为运动有助于脾胃将营养物质转化为气血,供身体所用,还可以疏通经络,让气血充盈。选择运动时,最好选择一些慢运动,如慢跑、游泳、打球、瑜伽、太极拳等,避免剧烈运动,这样才对身体健康更有利。

2. 调理脾胃
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。《灵枢·决气》中认为血液是通过脾胃运化而生成,所以治疗血证需要重视调理脾胃。饮食调养可多吃南瓜、山药、莲子、扁豆、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。此外,还可以煎服“参芪术茶”:取党参5克、黄芪5克、白术3克、淮山药3克、升麻3克,取其煎煮液400克,泡花茶5克,冲饮至味淡,有补脾益气、升阳止泻之效。

3. 采取膳食调理
比较适合这类人群吃的食材有,胡萝卜、黑芝麻、菠菜、枸杞、猪肝、山药、桂圆、阿胶、当归、黄芪等等多种食材。补充气血,应该保持心情的舒畅。而且要注意规律性的饮食,一日三餐要正常,也可以采取少吃多餐的方式。每天早上起来喝点生姜水,或者是蜂蜜水,饭前吃一两颗阿胶,睡觉之前喝点酸奶,能够有效补充气血,改善个人气色。

脉象辨识注意事项

1. 象多兼见
脉诊时单一脉象较少见,多为几种脉象如“浮数”、“沉迟”、“沉细弦”,“沉细迟涩”等混合并见。这些兼见脉象,必须结合其它诊察资料,才能对病证的表里、寒热、虚实以及病势的盛衰作出判断。

2. 有关脉与证的取舍问题
当脉象与证候不相符合时,可考虑“舍脉从证”(即舍去脉的假象而以真实的证候为诊断依据)或“舍证从脉”(即舍去证候的假象反映而以真实的脉象作为诊断依据)。例如,心腹急痛,脉见沉伏(见于疼痛性休克时),当舍脉从证;胃腹胀满,脉象微弱(因脾不健运而有虚胀),当舍证从脉。一般情况下,应是脉证相符;在特殊情况下,则须全面考虑,去伪存真。

3. 四诊合参
诊断不能单靠切脉,而须望、闻、问、切四诊合参。切不可不问病情,单凭切脉就主观臆断。

4. 不能机械地、一成不变地对待两手寸、关、尺(共六部)分主脏腑的规定
而应全面地从脉象主病出发,参考其它三诊,对病证作出正确的诊断。

中医把脉能知身体状况,脉象弱原因多样,如元气耗损、气血损伤等。调理可多运动、调理脾胃、膳食调理。诊脉还需注意象兼见、脉证取舍、四诊合参及不机械对应脏腑等问题,全面诊断才能更准确。

你可能想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