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老百姓常提“气血”等中医名词,却易断章取义。本文谈“气血”误区:局部气血不等同整体;气血不止气和血,与多脏腑相关;满面红光未必气血好;脸色气色佳不代表无病。清醒认识,提高健康意识。
“气血”的误区
误区一:局部气血不等于整体气血
“气血”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健康和康复的标志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说“气色好”,其实就是指“气血”。然而,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陷入“断章取义”的误区,把局部的气血问题等同于整体的气血问题。比如,颈痛、背痛、腰腿痛等痛症,中医认为是局部气血不和,血瘀气滞,甚至血不养筋,导致肌肉萎缩。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体整体健康出现了问题。局部的气血失调,不能代表整体的气血失调。
误区二:气血不仅仅是气和血
人们普遍认为“气血”就是指气和血,而与其他因素无关。其实,“气血”在中医中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,涵盖了多个方面,包括气、血、精、津液等。它们之间相互依存、相互为用,在病理上也会相互影响,例如精与血同病、气与血同病、气与津液同病、血与津液同病等复杂的病机。
误区三:满面红光不代表气血好
中医认为,正常的脸色反映了人体的气血津液充盈和脏腑的正常功能。比如精气内含,容光外发,面色则显光明润泽,红黄隐隐。但在临床上,特别是中年人,如果红光满面,就要注意是否血压升高,或是否肝火旺盛,易急燥、易发怒、失眠、口干等。满面红光,不一定意味着气血好,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。
误区四:脸色好不代表气血正常
我们常说“脸色好,气色好”,但脸色好并不等于“气血”正常,也不代表身体健康。“气血”是“气”与“血”的组合概念,它们关系密切,不可分割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一直身体很好,气色也很好,但突然患病去世。脸色好,气血正常,并不能代表脏腑等无病,也不能代表某一个器官没有先天或后天的疾患。气血在中医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,但也要注意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,不能一概而论。
误区五:气血旺盛不代表可以忽视健康
很多年轻人和中年人自认为气血旺盛,身体很健康,但其实他们也可能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。气血方刚的年轻人和自命健康的中年人也要注意健康,不可忽视潜在的健康风险。例如,过度饮酒会导致胃出血或脑溢血等疾病。所以,我们要清醒认识这些误区,提高健康意识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“气血”虽在中医理论重要,但易被误解。它不单指血,与五脏六腑等密切相关,面色好也不代表气血正常。要避免只看局部、孤立看待等误区,清醒认识才能提升健康意识,别因忽视而致隐患。